#

北京金俊马文化有限责任公司(原北京天道恒远文化有限公司)

欢迎您来到金俊马图书官网,期待与您成为忠实的商业合作伙伴
首次下单(付全款购买)买多少送多少!!!详情请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热线电话咨询。。
热线电话:
18610616600

电话

图书批发,选天道恒远
当前位置:首页 » 资讯中心 » 天道动态 » 我想起了孔乙己

我想起了孔乙己

文章出处:网责任编辑:作者:人气:-发表时间:2013-10-21 15:11:00

我想起了孔乙己
——从中国应试教育扯到“汉字听写大会”

  我国应试教育体制已经无可救药。不论考试题目如何变更、考试形式如何调整,考生普遍高分低能的状况难以改变。诸多教育专家指手画脚,最终也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。在我看来,改变其状况,容易且又不易。教育之目的,当以为国家培养人才为重中之重,现如今,理工科人才倒确实层出不穷,但论及文学、艺术,科班生就显得单薄了太多。国人如今多有技能,却没有文化。何为文化?定义之多、之广难以概括,但不论哪种定义,其核心也着实简单——文化最终需作用于人民的思维方式中。
  应试教育既已腐化、堕落,那就索性留着它,任其败坏,既已无药可救,那就不再救、不去救。科举制度诞生于隋唐时代,诞生之初,本为国家选拔人才所用。然而,随时间推移,“考试”这一检验之法,本身却变成了一门学科。北宋初期,状元要在王嗣宗和赵昌言两位学子间诞生,以考官视角审视之,二人难分伯仲。太祖赵匡胤摆了摆手,叫二人莫再争执,打一架来定胜负,结果赵昌言打倒王嗣宗,成了状元。可见于帝王眼中,科举只是为治理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一个参考,没有那么绝对。清军入关,又将百家争鸣、无所不包的中国文化再次“数据化”,中国人的思想,也渐渐由包罗万象,变得固步自封。科举考试以系统地选拔人才起始,以极端、僵化、死板而告终,早已被历史所打败,如今却新瓶装旧酒,虽带有一定新意,但毕竟无力追赶社会进步之步伐。
  想让应试教育饿死,首当其冲,应是改变文化环境。何为文化环境?答曰:人民整日谈论、关注之事宜。如今,因科举思想早已深入人心,做家长的,甚至无所谓子女身心健康。据说,某地小区内高考前,家长要求将池塘内青蛙尽数毒死,以保证其孩子“静心复习”。试问此等“才子”,其思想之狠毒、手段之残忍,日后何以成为国之栋梁?如此学子,或许背得会之乎者也,却不懂仁义礼智信,这样看来,那之乎者也倒是也背诵得毫无意义了吧。


  如此文化环境,与国人思考能力缺失有密切关系。 为父母者,不知子女天赋何在,亦不知社会所需为何物,只知人云亦云,照着阿猫阿狗的样子,描绘着子女成龙成凤的梦想。为子女者,常以不学反驳死学,以不知反驳无知,不过只懂得以“素质教育”掩盖其懒惰本性,最终也坏了“素质教育”的名声。为老师者,则费尽心机,利用学子父母一心盼子女成龙成凤之心,大谈特谈补课之重要性,常常口若悬河、唾液横飞,讲到激动处,亦会感动自己,于是眼眶湿润、屡屡伴有抽泣之声。一番讲演过后,数着学生家长送来的补课费,心里别提多美多甜了。
一群骗子,一片傻子,你一顿指教,我一阵掌声,一唱一和,共同培养出一批呆子。好在学子中确有天才,应付考试有一套,考场以外便显出另一张脸孔。但纵观全局,应试教育埋没了更多可造之材。
  若促国人勤于思考,阅读尤为重要。读物等级有三,一为俗,二为雅,三为雅俗共赏。庸俗读物,浅显易懂,有其娱乐特性,却于读者思考毫无益处。高雅读物,卖弄风情,也不乏有真知者,然其枯燥无味,非常人所能理解。雅俗共赏者,虽通俗却非低俗,虽深刻却非深奥,罗马亚狄加派有言:“真正之艺术即不见其为艺术”正是如此。
  何以提高阅读能力,何以正确阅读,何以选择雅俗共赏之读物而远离低俗读物。社会环境当从此中改造。
近日,央视却重磅推出一节目,名唤“汉字听写大会”,以崇尚记忆生冷字、偏僻字为其主旨,美其名曰“保护中国文化”。我倒认为,中国文化,孕育于思想之中,认识几个生冷汉字,实在没有什么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必要。
观众一片赞扬声中,我却冷静地想起鲁迅先生昔日的话:
“‘茴’字有四样写法,你知道么?”
——这疑问,来自《孔乙己》。
作者:李禹东

 

相关资讯

推荐产品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