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图书批发市场:一个固守纸质书的游离世界[天道恒远]
当网购还没有流行甚至诞生时,想买一本书只能去实体店。
新华书店的正价书太贵,无论什么书报杂志都能打折的广西图书批发市场(下文简称“图书批发市场”)就成了南宁人买书的首选地。
当年,周末逛图书批发市场、开学前逛图书批发市场,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南宁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性仪式。
然而,一个依然固守纸质书的游离世界已经在我们的记忆中渐渐褪色。
图书批发市场原址在金洲路南一里。
那栋外型像一本打开的书的大楼是附近地标性的建筑物。
到书里去买书,光想想就生出了几分意趣。
图书批发市场原址
如今再次回到这里,已经是“门前冷落车马稀”。
当年停满自行车的人行道空空如也,羊蹄甲凋零的花瓣肆意洒落。
这处人行道曾经是自行车保管处
曾经通往市场正门的台阶早已被拆除,改建成水泥围墙和铁栅栏。
墙上新旧不一的瓷砖像不同时期的化石,各自储存了不同的故事。
改建后的街景
曾经的市场正门已经被封闭,还放置了一组自助快递包裹存取柜。
等了许久,都没有人从这里经过。
曾经的正面现在的模样
图书批发市场现在搬迁到了新民路,有了新的正门。
玻璃门内黑黢黢的一片。
推门进去,墙上钉满落灰褪色的写真画布,让人怀疑这里是否还在正常经营。
现在的图书批发市场正门
搭乘手扶电梯到了4楼,终于看到了正常开门营业的书店。
位置靠近电梯口的一家书店前,一位背着背包的阿姨正准备把店面的卷闸门拉下。
看到我走过来,阿姨立刻把卷闸门推了回去,热情地迎上来:“要找什么?”
知道了我的来意,阿姨又回去拉门:“我13年就来这边了。这里也就周末有点人,平时都是静悄悄的。我一个小店没什么好采访的,你去问别家吧。我家里还有点事,先回去了。”
阿姨有些不耐烦地朝我摆摆手,锁上闸门匆匆离开。
大门紧闭的书店
“我13还是14年过来的,不记得了。之前在金湖路那边开,有十几年了吧。”
也许是因为独自一人看店很无聊,三联雅轩的店主谭先生听说我要采访,答应得很爽快。
“现在(生意)不好做。现在整个行业都不好做,整个行业都不好做。”
“是因为什么原因呢?”
“一个是网络的冲击,还有一个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读书了,读者少。他们都看电子书,上网看小说。”谭先生摇摇头,似乎有几分“哀书不幸,怒人不读”。
三联雅轩只卖文学社科类的图书。
“参考书、考试资料之类的会不会相对好卖一点。”
“教辅的话,一个是利润高,一个是学生的群体大。像我们这种阅读的,都是成年人看,相对来说选择的渠道就多。”
“那现在还能赚到钱吗?”我问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。
“唉,没什么赚头的,像我们这种是比较难做一点的,一年比一年难做。”
“有没有想过转做其它生意?”
“没有。暂时是没有。”谭先生否定得非常干脆。
采访结束后,我提出给谭先生拍一张照片,他一直拒绝,叫我要拍就拍店里的书。
三联雅轩店内陈设
离开三联雅轩,我继续在图书批发市场里漫步。
工作日的市场门可罗雀,来来往往的大都是各家书店的售货员。
还要不少大门紧闭的店铺,也不知道是今天不营业,还是已经无法维持生计。
没有开门营业的书店一家连着一家
我逛了好一阵才遇到坐在公共休息区里看书的赵女士。她身边放着一个袋子,里面有基本崭新的纸质书。
“我一直都来这里。其它地方都没去,就来这里。”赵女士是图书批发市场的忠实客户。
“您好像买了很多纸质书。”
“对啊。”赵女士把手中的书合上。那是一本讲亲子关系的书。
“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手机上看电子书,您为什么会选择购买纸质书呢?”
赵女士拍了拍手里的书:“现在小孩还小嘛,我就想通过看纸质书影响他一点,不要老是抱着手机。”
“这的确是个问题。现在很多家长带小孩,就喜欢把手机给小孩玩,然后就不管了。”
“所以有时候我看手机多了,他就会觉得妈妈老是看手机,就老想拿我的手机玩。我就想说拿书本来看的话可能对小孩有(积极的)影响。”
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古人诚不欺我也!
正在看书的赵女士
在图书批发市场的另一个区域,逐家店闲逛的丘老先生和他的爱人王女士引起了我的注意。
“我们不是南宁人。我们从南京过来的,我们喜欢旅游。”
别人旅游逛名胜,这两位旅游逛书店,有趣:“您二位怎么会专门来逛南宁的图书批发市场呢?”
“基本上我们到了一个地方,只要有时间都会到新华书店,或者到图书批发市场。”
丘老先生侃侃而谈:“我是老师,她也是老师。我们别的东西不多,就是书多。旅游书多,文学书多,专业的书也多。”
说到书,丘老先生仿佛年轻了好几岁,眼睛里都是光。
逛图书批发市场的零星顾客
路过韬智图书时,听到店员在聊店里双十一有促销活动,奖品有免单、三折、五折、六折、七折。
“你们家双十一的活动是仅限线上吗?还是线上线下同步?”我好奇地凑过去插了一嘴。
“我们都没有网站的。”一个正在理货的大姐一边笑一边纠正。
“啊?我还以为可以在你们网店买了直接寄回家呢。”
“没有的,只有这里的。”
我一边在书架之间溜达,一边搭话:“阿姐,你们怎么不开家网店啊?网上也有卖销路就大了。”
“(网店)没人管啊。”大姐把一沓《三年高考五年模拟》搬到书架另一侧,“之前开有的,但是没人管啊,就关了。”
“招个人啊,或者你们自己管嘛。”
“没那么简单哦!我们二十几家分店,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的!”大姐摇摇头,又去搬另一沓书。
有二十几家分店,却逆势而行,主动放弃了互联网这个销售渠道,让我难以理解。
韬智书店
一位女士正好在买幼儿益智图书的金榜书业里为儿子挑选生日礼物。
店员殷勤地介绍着书架上的产品,有带机关的动手书、每翻一页都能看到模型的立体书、可以更换电池的有声书、一点就能发出声音的点读书,还有五花八门的亲子绘本。
那位女士买走了一套6本装的有声书,她付款离开后我趁机凑到收银台边:“这种书好卖吗?”
“还可以啊。周末挺多小朋友来这里看书的。”
“只看不买吗?”
“他们也买的呀。如果都不买,我的店怎么活下去哦,早就倒闭了。”
“我还以为小朋友的书都没人买呢。”
店员在电脑上把刚刚的交易记录填写到电子表格里:“怎么会没人买。小孩子的书最多人买了。总不能像我们小的时候什么书都没有,一本书都不看吧。肯定要从小看书啊。现在很特别的书都有了,家长都会买的。”
金榜书业
曾经,图书批发市场有三层楼那么多:一层卖教辅,二层卖杂书,三层卖专业书。
从金榜书业里出来,我发现不到一个小时竟然就把这处小小的世界走了个遍,不由唏嘘。
有人即使生意越来越难做,也不曾考虑后路。
有人抱着纸质书,与时代的新习惯做着微末的对抗。
有人在潮流面前停下了脚步,自顾自地走上另一条路。
有人赚着这门生意的钱,心满意足。
在这个游离于热热闹闹的电子阅读之外的纸质书世界里,那些不肯离去的人们又在坚持者什么呢?